推广
2021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也是矿井全面提升发展质效的关键一年。中煤新集口孜东矿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及公司一系列工作部署要求,以念好“安、智、创”三字诀,融入新发展格局,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势能。
念好“安”字诀,筑牢“平安堤”
“要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‘九字工作方针’理念,坚决不越‘雷池’红线,筑牢矿井安全生产的万里长堤。”5月18日,该矿在安全办公会上再次强调。
面对“一井二面、接续工程点多面广”的安全生产形势考验,该矿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双重预防管理机制,建立风险问题清单、风险管控清单、隐患治理“三清单”,夯实风险管控、隐患排查、安全生产标准化“三位一体”的管理体系,打通了安全防范“大动脉”。
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发展基石。该矿前移安全关口,该矿常态化进行“四不两直”“清单式检查”“零点稽查”等专项检查督查活动。利用“可视化”安全管控平台,强化薄弱人物排查、管控,精准查找现场存在的问题隐患,倒逼问题闭环整改。
进入二季度,该矿以迎接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综合管理体系考核验收为抓手,严格对照《新标准》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,逐项进行排查,形成任务、问题、责任“三项清单”。并定期召开问题整改分析会、达标推进会,明确职责、细化分工、压茬推进,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。
工程质量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,为此,该矿把工程质量纳入安全生产的重要考核范围,按照标准、责任、时间、考核等要求,利用现场推进会的方式,促进工程质量提升,切实提升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合格率,打造“安全工程”“精品工程”。
2020年12月17日,该矿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称号;截至目前,矿井安全周期超过2725天,在强劲的安全发展态势中正向着安全生产8周年目标挺进。
念好“智”字诀,打造“新高地”
“矿井计划今年建设实现5G技术信号覆盖井下重要场所、轨道大巷、综采工作面等区域,实现不低于3个应用场景的建设,持续加快智能信息系统建设。”该矿总工办负责人介绍。
按照建设智能矿井部署要求,该矿制定了《2021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》,列出了持续推进“四化”建设7项清单,实现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、智能化少人”,努力提升单产单进水平,不断提高原煤工效。
2021年,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“示范工程”,在该矿5煤首采工作面成功应用,该项目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协会大奖,注入“科技新因子”。140502工作面7米大采高近100T“庞然大物”沿着煤层走向记忆截割煤炭,产能大幅提升,打造出了智能采煤“新高地”。
有序推进掘进智能化。推广煤巷掘、支、运一体化高效快速掘进成套装备与技术,推广应用掘进远程控制、智能截割、掘支平等快速作业等先进技术和装备,积级推进巷道硬岩掘进机应用,实现掘进日进尺煤巷不低于15米、岩巷不低于8米目标。
4月23日,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式上岗,1113采区变电所140508采区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。在智能化赋能生产一线的同时,该矿推进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、远程监控和井下危险岗位的机器人作业,减少岗位作业人员100人,效率提升50%。
念好“创”字诀,激发“新动能”
近日,该矿对首季“双创”成果进行了表彰通报,12项创新成果从理念、实践、思路等多角度多层面,图文并茂的展示了“人人是创客、全员都创效”的时代意义。
该矿一季度从基层单位征集的24个小改小革项目中,推选出12个项目进行表彰发布。项目涵盖安全生产、经营管理、技能改造等,既有技术革新,也有减轻劳动强度、减少材料消耗、提高生产效率的改造项目,为矿井开局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该矿积极培育激发职工创新能量的“沃土”,建立了“动态征集、专业评估、季度表彰”创新创效征集评审奖励机制,持续加大“双创”激励力度,提升了“双创”热度,为矿井生产经营带来勃勃生机。
人才队伍是创新工作“主力军”。该矿依托现有的5个高标准创新工作室,构建“八大”专业高技能人才团队,聚力创新项目孵化。同时,推进技术人员轮岗交换和流动,统筹经营管理、专业技术、技能操作三个岗位序列并重发展,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“芯”。
“岗位创新创效是矿井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,它们是一个个助推器,必将会让矿井实现更加精益、快速的发展。”负责创新评比工作的李冰冰介绍,仅对首季“机电与信息化”9项创新评估核算,可节省投入200余万元,年度可产生效益近1000万元。(高闯)
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: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
主办单位: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: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:230021
联系电话:0551-65533351 投稿信箱:anhui@chinanews.com.cn